导师格言:做学问不是买彩票,要坐得起冷板凳,厚积薄发才能有所作为!
何家伟,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学科带头人,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部长,湖北省委讲师团成员。2007年12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必赢76net线路近代史研究所。复旦大学博士后(2007-2010),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(2014-2015)、斯坦福大学(2017)访问学者。2019年曾借调于教育部社科司工作。
何家伟教授近年来发表文章30多篇,多篇被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》转载。出版学术专著两本,译著一本,副主编三本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(2006;2014),博士后、省部级、校级课题多项,参与课题研究多项。学术专著《国民政府公务员俸给福利制度研究》曾获武汉市第13届社科三等奖。《褪色的金饭碗:国营事业职员收入变迁(1927-1949)》先后被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《抗日战争研究》及澎湃新闻推荐。年度考核多次被评为优秀。近年所指导研究生,两人获得国家奖学金(李超梅、刘荣琴),两人在985、211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,毕业论文两人获得校优,校级优秀研究生多人。在读研究生发表文章者7人,最多者一人(2021级博士研究生刘荣琴)发表四篇文章(其中C刊三篇)。在读硕士博士,获得校级课题立项者7人。其中徐莉获得教育部资助科研项目(经费12万元)。
近年主要探讨了“提前联系,反复修改,以学术论文为抓手,期刊会议为平台”的研究生培养模式,探索利用核心期刊专业学术会议,发挥“搭便车”效应,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。提前联系,划分导师。每年硕士、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公示,基本上在五月底或者六月初。公示完毕,如果没有异议,研究生原则上已经被录取了。此时,即提前联系研究生,划分导师,指导学习。反复修改,锤炼论文,以学术论文为抓手,训练学生学术写作能力。“文章不厌百回改,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,而非写出来的。何家伟教授将其指导的硕士、博士研究生论文每人单独建立一个文件夹,凡是该生的论文,都放入以其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中,反复进行修改,提高其写作能力。布置选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,提高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。硕士博士研究生,第一篇学术论文选题,基本上由导师指定。第二篇则主要由学生提出,导师指导。同时经常要求学生思考下一篇文章选题,做学问就要“得陇望蜀。”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是提高其科研能力,融入学术圈,扩大学院学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。近年来,何家伟教授不但发起组织学术研讨会,且多次携研究生参会。至目前,何家伟教授发起“革命根据地经济史学术研讨会”已至两届。两次参会人数计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知名专家、学者近200人,该会议已形成一定影响。何家伟教授所指导研究生,三年内与导师合作或独立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。此外,硕士研究生每天一次、博士研究生每周一次读书汇报,亦是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的经常举措。